中国空天推进技术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共同发起,是中国空天推进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自2018年设立以来,论坛已连续举办至第七届,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本届论坛定于2024年5月18日-20日在江西九江召开,会议主题为“国家航天强国战略,汇聚航天动力高效创新体系”,由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固体动力管理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论坛自发布通知以来受到了近百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响应支持,370位作者参与投稿,经形式审查、查重及专家审稿,最终357篇论文纳入会议论文集,其中127篇上会交流,评选出37篇优秀论文。论坛聚焦空天推进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探讨空天推进技术研究进展和新方向,研讨各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思路,为推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名誉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永志 知名专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王礼恒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龙乐豪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孙家栋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刘大响 知名专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贵田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张立同 知名专家 西北工业大学
杜善义 知名专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邢球痕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沈荣骏 知名专家 国防科技大学
栾恩杰 知名专家 国防科工局
大会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振国 知名专家 国防科技大学
尹泽勇 知名专家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包为民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甘晓华 知名专家 空军研究院
刘永才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吴建军 知名专家 国防科技大学
杨立军 知名专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庞思平 知名专家 北京理工大学
侯 晓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主席:
侯 晓 知名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固体动力管理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
支持期刊:
《机械工程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办期刊SCI检索)
《火箭推进》(中文核心期刊)
《固体火箭技术》(中文核心期刊)
日程安排:
用餐安排:
报告人简介:
蒋庄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2004-2014年);现任陕西省科协主席,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机械与运载工程学科主编等。长期从事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1项,并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报告题目:工业母机发展现状与建议
报告摘要: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基础的基础,在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等产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短板。报告分析了我国工业母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在工业母机方向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工业母机研制技术的提升途径及其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李东,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运载火箭总体、结构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为我国火箭从中型到大型的跨代发展、运载能力和总体技术水平跃升至世界前列做出了系统性、开创性贡献。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2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运载火箭的发展及对动力系统的需求
报告摘要:系统分析了世界及我国运载火箭及航天动力系统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运载火箭发射对航天动力系统的需求。
刘永泉,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专职型号总师、动力所总设计师, 太行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航空发动机专家,长期从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制,先后主持某系列发动机、两机专项重大项目研制,为我国主战飞机动力实现由自主保障、引领先进动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题目:空天组合动力国外发展现状
报告摘要:空天组合动力是未来航空动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空天组合动力涉及的预冷发动机、高速涡轮发动机、宽域冲压发动机以及不同形式的组合发动机,梳理了国外典型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进展情况,从任务需求出发分析了不同动力单元及组合形式的优劣势,并结合国外研制情况,分析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预冷技术、高速涡轮机技术、飞发一体化技术和综合能热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空天组合动力研制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挑战。最后,根据国内发展实际,提出发展建议。
谭永华 ,研究员,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六院科技委主任,航天动力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任中央某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委、中央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发部等多个动力专业组专家。陕西省宇航学会理事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奖15项等。
报告题目:《智能液体火箭发动机思考与实践》
报告摘要:报告基于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积累与发展思考,围绕发动机智能化需求,提出了智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概念,以及“状态可知、性能可调、构型可变、功能可置”的四方面技术内涵和特征,从“智研”和“智用”两个维度介绍智能发动机技术体系和发展思路,结合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实践探索,研究提出了后续发展重点,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功能提升指明了方向,通过智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和应用,有力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
王珏 ,研究员,宇航动力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首席总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指挥。长期致力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及新型宇航动力技术研究和运载火箭工程研制,1996年起主持我国新型氢氧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及工程研制,2007年起主持研制我国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大型运载火箭。获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等。
报告题目:重复使用低温火箭动力系统的几个问题
报告摘要:当前以互联网星座为代表的低轨基础设施建设态势,对航天运输系统以及重复使用动力系统的能力水平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报告建立了航天运输系统经济性模型,分析了运载效率、可靠性等核心要素影响以及对火箭动力系统高性能、高可靠、易维护等发展要求;针对重复使用飞行剖面特点,分析了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系统启动特性、返回段低温推进剂形态管理等几个关键问题,对未来重复使用动力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何国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召集人、固体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执行主任,兼任陕西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担任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动力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某重点项目技术首席。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专利73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创新驱动秦创原杰出贡献奖、陕西省最美教师等个人奖励和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固体发动机中凝相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演化规律
报告摘要:固体发动机中铝的燃烧过程及其凝相燃烧产物特性对发动机的热结构安全性、燃烧稳定性和能量发挥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工程问题中凝练出的四个基础性问题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问题,指出了研究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从创新精细化燃烧与力热耦合作用研究手段,表面团聚、粒度分布、力热耦合作用关键数据,两相燃烧流动子过程建模,发动机两相流数值模拟和成果应用等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庞思平 ,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长期从事含能材料合成及应用研究工作。先后获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卓青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1)、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排名1)、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等。
报告题目:刀尖上的舞蹈,单质炸药的能量和安全
报告摘要:单质炸药是固体推进剂的主要能量组分。高能和安全既是高能材料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制约其综合性能提升的一对内在矛盾。报告聚焦突破含能材料的能量和安全性瓶颈这一科学问题,提出了基于弱相互作用的高能分子设计合成策略,揭示了分子间的晶体堆积方式和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对含能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等。针对传统平面单分子含能材料密度和能量低等问题,构建了笼型立体新含能材料体系等。
分论坛1:固体动力技术
分论坛2:液体动力技术
分论坛3:吸气式及组合循环动力技术
分论坛4:发动机关键部件技术
分论坛5:推进剂、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
分论坛6:测控与试验技术
分论坛7: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
分论坛8:特种与新概念空间推进技术
分论坛1:固体动力技术
分论坛2:液体动力技术
分论坛3:吸气式及组合循环动力技术
分论坛4:发动机关键部件技术
分论坛5:推进剂、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
分论坛6:测控与试验技术
分论坛7:仿真与优化设计技术
分论坛8:特种与新概念空间推进技术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
☆ 果 越 18810863786
☆ 李念滨 18911899397
北京理工大学:
☆ 章 喆 18811558726
☆ 黄天坤 15810536221
☆ 武志文 13810994772
航天翰文:
☆ 郭雨晴 15101595212(会议注册、收费等)